河院故事

【校友故事之四】我校96级校友贲海娥:扎根基层二十载 三尺讲台践初心

來源: 編輯:吳海嬌 作者: 發布時間:2022-07-06 浏覽量:


“小學時跟贲老師學到的學習方法真的很管用,我現在都還在用。”在北京大學就讀的蘇華迅說。“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培養我們的興趣,她生動有趣的課堂至今讓我難以忘懷;而且贲老師特別強調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的複習,這讓我能很好地抓住課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,同時也使得我對知識點的把握非常牢固,時至今日這一良好的習慣依然得以保留。”

“贲校长是我们的一家之主,她不光安排工作,更是跟着大家一起干,从来不做‘甩手掌柜’。”环江县第七小学教師覃威辉说。

他们口中的“贲老师”“贲校长”,就是我校1999年7月毕业的校友、现任环江县第七小学校长贲海娥。毕业20多年,她辗转多个乡村学校,却始终扎根基层,在教育教學一线践行着一名师范人的初心使命。她先后获得“河池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”“环江三八红旗手”“环江先进教育工作者”“环江师德模范”“环江最美教師”等荣誉称號。

踏实肯干 争做学校管理的强者

贲海娥毕业后的第一站是环江县洛阳镇妙石村六全小学,从此开始了她的教師生涯。一年后,她因表现突出,被上级部门调往江口村江口小学任教。这既得益于母校的培养,也更在于其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不惧困难、勇往直前的勇气与担当。在江口小学任教一年后,她竞聘成功并荣任了该校校长。2005年,因为表现突出,她来到普乐小学担任校长,这时她的任务更重了,责任更大了,她更忙碌了。因为当时恰逢“普九”验收,走访學生入学情况、完善相关档案材料让她跟老师们忙得不分黑夜白天,直接在学校大教室铺床休息。同时,更让她头疼的是,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改善学校篮球场、修建校门、厕所以及完成图书上架等硬件设施建设,她便无数次往返于当地主管部门和企业,争取资金支持。经过不懈努力,普乐小学顺利通过验收。

近年来,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,贲海娥的工作重心转到校園文化的建设上来。2018年,她担任川山镇中心小学校长,全面主持全镇小学的各项工作。基于川山镇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环江喀斯特的核心区这一地域特色,她将全镇校園文化定为“大喀斯特文化”,各小学以此为基调,打造各校特色文化。例如,木论社区小学的“尚善尚勇世遗根”,川山中心小学的“至纯至真世遗情”,都川小学的“大美大爱世遗韵”等。同时,围绕校園文化主题,设计特色鲜明的校徽、校旗、校歌等,并以各种活动形式表现出来,使全镇小学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的新局面。2020年,她創辦了環江縣城西安置區移民搬遷子女配套學校,解決了環江異地移民搬遷子女就學問題,促進全校教育脫貧,並創建校園“星”文化,引起廣泛的影響,當地新聞、廣西新聞、中央電視台等多家主流媒體作了報道。

“她很有想法,思路清晰,对于学校办学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。她非常注重校園文化建设,而且做得很好,她带领的学校在义教均衡迎国检中取得很好的成绩。”环江县教育局原局长莫海畅说道。

锐意进取 争做教研的潜心者

让自己处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,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、方法和新的突破口,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,这是贲海娥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的方向。在这探索和实践中,她善于及时总结,积极撰写论文,其中《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》《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怎样产生的》《如何培养教師专业技能发展》等多篇文章在国家、自治区、市级各类评比活动中获奖,《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》《如何有效进行总复习指导》《运用“魔力字词句”打造小学语文趣味课堂》《探索特色办学,促进均衡发展——少数民族地区推进教育均衡工作探索》《“双减”政策下学校创新管理的几点思考》等多篇文章在广西教育、小学教学参考、河池教育等自治区、市级杂志发表。

作为校长,贲海娥以“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和管理者”双重身份把管理与教学改革紧密地联系起来,把“教研兴校”作为学校管理的法宝之一。2015年,作为国家级《加强字理学习 传承汉字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的研究》课题负责人,她给课题组成员作8次课题讲座,上6节字理探讨课,使大家快速进入研究角色。同年,她动员韦桂丹老师承担2015年广西“教研杯”教育教學研究学校子课题“让學生想说乐写”负责人。立项后,她又多次上示范课,指导开展各项研究,使课题顺利结题。 “刚开始我们什么都不懂,也不会做,她就根据每个老师的特长给大家分任务,带领大家一步一步做,直到结题。贲老师很有超前意识,点子也特别多,我们私下都经常说她是‘大实干家’和‘点子王’。”说起贲海娥,韦桂丹老师如是说。

2018年,她負責《小學語文“魔力字詞句”遊戲實驗研究》課題研究,並以此帶領全鎮小學其他六個課題小組齊頭並進,開展全鎮小學課題研究活動,截止2019年6月,川山鎮小學的七個課題全部順利結題。2020年至今,她主持自治區級課題《移民搬遷安置區小學“星文化”特色創建與實踐研究》,同時指導學校政教處開展自治區級課題《運用“星級”精細化管理提高異地移民搬遷學校有效常規管理的實踐研究》,取得實效性階段成果。

心怀大爱 争做教育帮扶的热心者

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万紫千红春常在。” 贲海娥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,她不骄傲,更不保守,而是主动的去关心帮助学校中教育教學工作有困难的同志,以心换心,给他们出好点子、献好办法。在她的指导下,2014年秋季学期,谭娱娅老师设计《富饶的西沙群岛》教学案例,在贵州省荔波县肯甫小学展示交流;2018年,覃玮老师参加广西英语基本功比赛,获得小学组一等奖;2019年,韦少玲老师参加环江县西片区毕业年级教師教研活动的《六年级阅读理解复习》展示课,获活动优秀指导奖。

另外,贲海娥还积极响应县教育局“援帮扶”的號召,先后到川山镇的下玖小学、古宾小学、社村小学等7所小学帮扶援教,通过上课示范和定期举办座谈交流的方式,为师生传递新的教学理念,传授成功的教学经验。在2014年春季学期,她到纳龙小学帮扶毕业班教学工作。她关心爱护學生,注重对学困生的转化帮助工作,采用激励和赞赏帮助學生树立信心,培养耐心,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,该班學生的期末综合成绩由原来的全镇倒数第一名变为全镇第一名,她也因此被评为川山镇“优秀援教老师”。这三年,贲海娥根据粤桂协助项目精神和乡下学校需求,一直在组织学校开展“粤桂协助”城乡手牵手送教送培活动,得到广大乡镇学校的充分肯定。

“她給我們帶來先進的課堂理念,幫助我校進一步完善學校中層管理部門建設,我們老師的課堂授課能力和學校管理都得到很大改善,我們很感激她。贲校長無論做什麽,她總是往‘爭取做到更好’的目標奮鬥,是我們老師學習的榜樣。”納龍小學校長韋列說。

无论岗位如何改变,入职时的初心始终未改,如此一来,以校为家,以學生为伴,便成了她这20多年来的工作常态。脚踏实地,爱岗敬业,扎根乡村,努力撑起一方基础教育的蓝天,这也是她未来的努力方向。“不忘初心,不负母校培养,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教學工作,尽管一路风雨坎坷,但也无怨无悔。这就够了。”贲海娥笑着说道。